“互聯網+”是于揚在易觀2012年11月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提出的名詞。而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工作計劃,則使這一名詞徹底脫離了互聯網行業,迅速占領各大媒體頭條。至此,官方對“互聯網+”有了明確的定義:“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辦公家具行業的“互聯網+”思維
不可否認,“互聯網+”、電子商務是很多中小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出路,但是如何正確解讀“互聯網+”,探求借用互聯網轉型升級的本質,實現企業的升級成長,這成為大量企業的關注的焦點。從一些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卻出現了不同程度誤讀。比如,有人簡單地理解,這不就是把原來線下的東西,拿到網上去賣嗎,這不就是開網店嗎?也有人看到小米借助互聯網思維,快速成功的案例,一時血氣上涌,也想建立產品論壇、吸引大量粉絲。這是典型的兩類誤讀產生的行為。
正如有關資深人士認為,在“互聯網+”熱潮下,借用互聯網思維轉型升級,這是眾多中小企業的重要成長之路。但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采取策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今開網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希望開個網店就實現轉型升級,這個基本是一廂情愿的想法。小米的快速成就之路,重要的是看它的成長思路,而不是單純看建立論壇、吸引大量粉絲之類的小細節。原因很簡單,不同的企業情況不同,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也就不同。比如,小米的創始人雷軍被稱為雷布斯,他以及他的團隊、資金、行業人脈、資源等,放眼整個互聯網,能達到這個程度的人或企業數量,也是少之又少。
那作為一般中小企業,實際之路,到底應該如何走?而對于持續低迷的上海辦公家具來說,“互聯網+”到底有何妙用?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大縮短了企業與用戶的距離。而商業的本質是產品與服務,因此對于企業而言,最直接的方式是借助互聯網的便捷性,通過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分析,同時與用戶達成深入溝通,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困惑,為用戶提出有效解決方案。這才是最本質的事情。
以小米為例:小米的產品,從面世之前,到成功上市,到后期產品的升級研發等各個環節,都有用戶參與的身影。至于他們建立產品論壇、通過粉絲營銷、饑餓營銷,這是外圍的營銷手段。而對于辦公家具來說,受眾小、環境低迷等因素影響了上海辦公家具公司無法過多使用這種用戶營銷的手段。那么企業家們首先應該看到他們的思維本質,外圍的表現形式不同企業情況不同,因人而異。
由此,產品的定位則顯得尤為重要。上海辦公家具公司良莠不齊、產品單一。雖然有辦公功能限制的因素,但這絕不是辦公家具行業止步不前的理由。下面以辦公椅為例,來引入辦公家具行業的“互聯網+”之路。